第二章 山水唱响了油茶的壮歌
“我们要像关注耕地一样关注山地和林地;要像重视草本粮油一样重视木本粮油;要像抓大豆、油菜一样抓油茶。”这是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出的一声号令,湖南、江西、湖北、广西等省纷纷行动,让中国油茶鲜艳的花朵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湖南扛起发展油茶产业大旗
阳春三月,下了几天的绵绵细雨总算在人们的怨气声中停止了脚步,但天地间仍然是云雾腾腾。
就是在这个季节,我满怀豪情地走进拥有6800万英雄儿女的三湘大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我来说是那样的神奇,又是那样的亲切。因为这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歌曲里不是这样传唱么,“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用一句调侃的话说,地球人都知道湖南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
当然,湖南不仅是一个英雄的地方,同时也是苗、汉、侗、瑶、土家、白、回、壮、维吾尔多个民族的大家庭。湖南不仅是中国林业大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油茶大省。
拥有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而人口相对稠密的湖南省,群英荟萃,人杰地灵,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01%。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湖南省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湖南省最大的一笔财富。特别是近年来,湖南省在中国油茶产业发展中,依托科研和资源优势,在油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低产林改造、测土配方、油茶专用肥、精深加工利用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初步解决了油茶高产稳产的难题,开发出一系列深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并且抓住林改机遇,采取高位推进、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等措施,坚持新造和低改垦复两手抓的原则,油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势头强劲,来势凶猛;省、市、县、乡、村各级领导对油茶生产非常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投入力度大,造林面积超历史,开发形式多样化,涌现出一批好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公司、种植大户、以村为单位的专业合作社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并且成为油茶产业开发的主力军,扛起了发展中国油茶产业的一面鲜红大旗。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这个历来就有种植油茶、食用茶油传统习惯的湖南省,油茶林面积可喜地发展到1877万亩,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占据了整个中国油茶的半壁江山。无论是由南到北,还是从东到西,湖南各地都有茂密的油茶林成片分布,而且油茶林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的县市就有49个之多,30万亩以上油茶林的就有20个,拥有油茶林50万亩以上的也有8个,这些喜人的数字充分显示,湖南省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油茶大省。然而谁能想到这样的油茶大省却在上世纪末,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油茶产业得不到很好地发展,一度时期进入了低谷阶段。那么湖南省油茶大省这面大旗到底还能飘扬多久?还有谁能力挽狂澜地拯救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种植了2000多年历史的乡土树种,使它再展当年油茶雄风,永立“中国第一”,永处不败的位置?
这时候真有一位叫邓三龙的人走进了湖南省林业厅。他是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湖南省林业战线上一位勇敢的旗手。邓三龙同志曾经对机关干部群众这样说,自古以来,油茶就是湖南省割舍不掉的一棵摇钱树,群众基础好,发展空间大,借林改这股强劲东风,再来一次油茶发展的二次革命,也许会成为湖南省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并且湖南省油茶科研成果显赫,种植油茶的基本功扎实,如果我们脚踏实地地对发展油茶产业真抓实干,说不定真能干出些名堂……
军人的秉性就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开了。而且谁都知道邓三龙对油茶情有独钟,儿时难忘的记忆深深地嵌在他的脑海中,对于油茶这种乡土树种在骨子里就有一种亲近感。因此,这种割舍不掉的情感全部溶入他的工作中,使湖南省完美地实现了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二级跳”:2008年湖南省油茶种植面积由1778万亩的基础上飞跃般地递增到如今的1837万亩水平。从2010年开始再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2020年,新造和低改林抚育改造油茶林面积要达到220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60万吨,产品精加工率80%以上,培育3到5家油茶产业龙头企业,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到那个时候,湖南省林业发展又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一时间,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举国瞩目。2008和2010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两度在湖南举行,几百名中国林业精英们聚集到这个具有非常战略意义的红色土地,他们要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湖南省的油茶产业发展到底有什么秘诀,使用了怎样一种“魔法”,使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乡土树种变得有如此强大的魅力。
2008年的秋天,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兴高采烈地走进了油茶大省湖南,陪同他的有国家林业局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有湖南省委书记、省长、林业厅长、油茶专家,还有来这里“取经”的林业战线上的同行们,他们缓缓穿行在如浪翻滚般的油茶林中,同窈窕淑女般的油茶树最真实最亲近地接触和对话。低产无效的油茶早已沉埋在历史的教课书中,翻开崭新的一页看看当今湖南省的油茶产量,由过去的亩产不足6公斤甚至更低,突然间跃升至亩产50公斤甚至更高的国际领先水平。在他们的示范下,今天的中国油茶亩产都在以惊人的可喜数字翻番,创造了中国油茶产业发展史上跨世纪的新辉煌。
湖南省用梦幻般的科技领先利剑击碎了油茶低产发展空间狭小的旧梦,这位跟油茶生死相交了几十年的南方汉子脸上终于绽放出含泪般的笑容。他们的经验给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指出一条正确的航向,不畏艰辛,善于奋战,赶超先进,永创一流。他们的经验还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发展油茶产业使油茶由低产变为高产并不是神话,中国完全可以由一个油料进口国家变为油料出口的大国和强国这种可喜的局面就要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呈现。
湖南省紧紧抓住油茶这棵“摇钱树”不放松,表现在各级领导的认识程度和支持力度上。2009年9月,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并制定了《湖南省1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大纲》,并且从2008年开始,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首要任务,富有开创性和前瞻性地成立了由省委书记担任顾问,省长任组长,主管林业工作的副省长、省林业厅厅长以及有关厅局领导为副组长或成员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开了中国单一树种单一产业如此高规格的领导班子组成人员的先河,这种高配置恐怕只有中国或者说只有中国的湖南省才破这样的先例。
虽然在如此高规格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队列里,仅仅是一位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的邓三龙同志,胸怀像绵延不断的江南丘陵一样宽广,目标像碧海晴天一般高远。
这位从油茶林中滚爬长大的江南汉子,从小就跟油茶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愫。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他作为一名军人,在血与火的边防线上,偶然在广西一个山岭中,远远看见一条山沟里绿油油的树上挂满了硕大的果实。那时他以为是柚子,可以美美地饱吃一顿,便不顾一切地从山岭上奔跑下去,钻进树林里一看,他娘的腿,这哪是柚子,而是他从来没有见到如此大的油茶果,累累硕果把油茶树的枝头都压弯了。哈哈……柚子虽然没吃到,但他意外地得到了一个重大收获。这个意外的收获比他吃到柚子更为重要。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对新闻的敏感迫使他快速跑到广西的一个小镇,用身上仅有的几斤全国通用粮票作抵押,租了一台照相机,给油茶拍了照片并配发文字说明向全国发出,引起一时的轰动。
20年后解甲归田,邓三龙同志念念不忘那片油茶林和挂满枝头的超大油茶果。于是他带着林业人重返广西,再看那处久别的油茶林。让他遗憾的是昔日的美景不再重现,一座新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占据了本该属于果实如柚子般大的油茶树的阵地,他觉得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悲哀。
让邓三龙高兴的是山上还有两棵高大而孤立无援的油茶树迎风而立,油茶树上仍结有几颗硕大的油茶果,他采得两颗,像采到宝贝一样珍藏到现在,这油茶果标本恐怕全世界绝无仅有,谁想看一眼还得看三龙此时此刻的心情。
邓三龙笑了笑对我说,你例外,可以到我办公室去参观。
我喜欢邓三龙这种性情直爽的人。
邓三龙同志略显激动地对我说,中国油茶产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程度和这样的规模,有这么几个关键性人物我们不能忘记:一位是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一位是国家林业局的贾治邦局长,一位是湖南省前任省委书记张春贤,一位是现任省委书记周强同志,再一位就是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的油茶专家陈永忠。贾治邦同志提出:“低改高产”的思想和陈永忠同志带领的科研团队攻克油产高产科学技术难关,使中国油茶从低谷走向繁荣,成为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和样板工程。邓三龙同志自豪地说,湖南省的油茶产业发展,首先要归功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扶持和帮助,还要归功于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湖南省的油茶产业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好几个中国第一的神话。种植油茶面积全国第一,达到1837万亩;油茶产量全国第一,亩产茶油达到50公斤以上甚至更高的水平;科研成果全国第一,培育出近百个高产油茶系列新品系;攻克了油茶嫁接技术难关,嫁接苗木成活率由原来不到40%提高到90%以上;茶油精深加工技术,茶油精炼工艺不断革新,利用茶枯和茶壳等制作茶皂素、脱脂粕、生物农药等。油茶产业资金投入全国第一,仅2010年全省就投入油茶产业发展资金15.2亿元;油茶种苗培育基地和良种壮苗数量全国第一,2010年全省确定定点育苗基地78个。而且湖南省的茶油在市场上的销路相当看好,油茶深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像金浩茶油、郴州邦尔泰、衡阳金拓天等龙头企业,以及“金浩、苏仙、九嶷、金拓天”等质量好、信誉度高的茶油品牌,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邓三龙同志说,中国油茶产业能够有今天这么迅猛的发展,国家林业局和贾治邦局长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贾治邦同志长远的战略眼光,如果没有贾治邦同志的强力推进,中国油茶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
站在湖南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我思绪万千,突然间我的耳边似乎回荡起了由邓三龙同志作词,著名歌唱家张也演唱的《绿色恋歌》的优美旋律……“我用心血描绘秀美山川,我用真诚谱写绿色恋歌”……
那么,江西省又是如何发展中国油茶产业呢?让我们走近她,同她近距离地接触一接触。
江西唱响油茶的凯歌
没去江西之前,我还真不知道江西省会城市南昌是什么样子。南昌的城边有没有山,城内是不是高楼林立,街道宽展,美女如织,而且风景如画的井冈山是不是就在南昌城跟前……
其实南昌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早在1927年的8月1日凌晨2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和贺龙等同志领导的北伐军,在南昌针对中国国民党反共政策而发动的武装起义,历史上称之为“南昌起义。”
南昌,有十湖一江流动于这座江南城市的美景,2006年被美国《新闻周刊》选为全球十大动感都会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百大摩天楼城市,国家重要性历史文化名城,驰名中外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新中国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未来都市,绿色之都。”……到了英雄而美丽的南昌,你随处可以看到有关这个城市这样简明扼要的介绍。
我是怀着无比敬仰和虔诚的心情,来到南昌这座英雄的城市,拜访了被称之为中国林改先锋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林业厅厅长刘礼祖同志。
微微显胖且语调平缓的刘礼祖同志知道我因油茶而来,没有往日的客套,开门见山地对我说,江西省油茶产业的发展,首先应该得益于党的政策好,得益于国家林业局和贾治邦局长站在解决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高度,强力推进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伟大目标。同时也得益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江西林业人的艰苦奋战,才使江西省的油茶产业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在历史上,江西就是油茶大省。现如今,江西省要把油茶产业像赣南脐橙产业一样发展推进,使油茶真正成为江西省的支柱产业,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从2010年起,江西省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油茶产业科技园的建设。加大资金的整合力度,积极鼓励利用林业工程项目发展油茶,按“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林业,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水土保持、科研创新等项目资金,大力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对种植高产油茶大户、林农给予每亩100到400元不等的资金补贴。同时,江西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江西省2011—2020年油茶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的目标。计划用10年时间,江西省油茶林总面积要达到2100万亩,其中新造高产油茶林1000万亩,逐步改造现有低产油茶林1100万亩,年产茶油要达到60万吨。并且大力开展茶油及其副产品精深加工,争取有两家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上市,新建10个规模在5000亩以上的油茶产业科技园,实现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350亿元的目标。
江西省在油茶种植领域,积极创新经营模式,有效解决“有山无力造,有力无山造、有山有力不会造”的问题,引导林农进行荒山荒地有偿流转,创造性地运用农民分户经营、“企业 基地 农户”、企业规模开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等多种模式,建成高产油茶林基地1000个。同时着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强化对油茶栽种、管护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分期分批组织林业局技术人员、大户、林农等在省高产油茶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培训;并组织油茶专家组和科技小分队对示范县定向挂点和送油茶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答疑帮扶,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的油茶造林精品工程。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防止遍地开花,无序发展。
特别是国家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千千万万大山里的林农们,真正尝到了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也准确地寻找到了在丘陵和半丘陵地带的荒山荒坡上到底找一条什么样的致富路,恐怕唯有发展油茶产业,才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贾治邦同志讲的那样,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破解“三农”难题。
刘礼祖说,治邦同志给中国林业产业后速发展这条路选得好,看得准,发展空间大,深得民心。今后,江西省每年以50万亩的油茶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特别要种植亩产茶油可以达到50公斤以上的高产油茶,到2020年,江西省的高产油茶林面积要突破1000万亩, 并创建10个五位一体的油茶科技园,要把高产油茶基地老老实实地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让老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放得下心地去种油茶,发展油茶产业。
当然,油茶种植的科技含量很高,从育苗、嫁接、挖坑、栽种、施肥、除草,预防病虫害等一系列环节上,要求都相当严格。目前,江西省在丰城专门建有省级油茶技术培训基地,首先对各市、县、乡的油茶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再由他们深入到农村,对那些油茶种植大户,实地开展油茶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让种植油茶的老百姓都能够掌握油茶方面的技术和技巧。栽什么样的苗,如何栽,如何嫁接,如何育苗以及油茶病虫害怎样进行防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有山有地不会造”的问题。就像贾治邦同志讲的,“油茶发展盛行之日,必须是农民掌握种植油茶的技能之时。”
现在江西省市县一级的油茶技术人员都是非常吃香的干部,油茶种植大户们抢着请他们去上课和培训,这是很好的现象。也说明我们农民朋友跟过去相比,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知道掌握油茶种植技能,就等于掌握了自己脱贫致富的命运,再不是过去那种粗放经营的思想观念了。因此,江西省林业厅油茶办组织油茶专家编印的油茶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已经成了当地农民的抢手货,他们如饥似渴地从中吸取油茶科技的“养份”,逐渐由门外汉变为专业技术人才。
发展油茶产业,还要从本质上把好各个关口,特别是油茶种苗质量关。这个关口把不好,或者说把不住,中国的油茶发展就要出大问题。别的事我们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或者办事,可在种苗问题上必须严格实行计划调苗,谁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我们的原则是求稳不求快,要符合客观规律去发展……刘礼祖同志说,对于江西省的油茶产业发展,宜春市有好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也有很多亮点可看,实事求是地讲,宜春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油茶之乡。
离开江西省的南昌,我立即前往富有“天下第一局”美誉的宜春市,领略宜春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壮丽美景。
现在,让我们轻轻打开宜春这部古老的历史长卷,就会清楚地看到早在2000多年前,宜春还是一块相对平静的土地。汉高祖4年,灌婴大将军领兵开拓疆土,历经漫漫征途,来到这里,感觉到此地非常适宜人居住,有山有水,田地肥沃,绿树成荫,于是便在这里建立城池,因城池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将山城命名为宜春。
知道了宜春的来历,我们也应该知道,宜春不仅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山水城市,还是喀斯特地貌集中表现区,更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孕育名人的风水宝地。明代科学巨著《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先生,就是宜春市奉新人。
在这里,我还有必要告诉人们,宜春还是月亮之都,中央电视台有一年的中秋歌舞晚会就是在宜春市明月山下的中心广场隆重举行的。如果你当时不能亲临中秋晚会现场,那么在中秋晚上的电视机前,你或许是看着激情四溢的中秋歌舞,吃着月饼赏着那一轮明月,应该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享受。
而事实上,宜春更是一座生态绿城。
目前,宜春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2.8%,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建在宜春,还有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宜春安营扎寨。一个市有这么多的国家级“区”和“园”,可想而知,宜春是多么美好的地方。
宜春因油茶而闻名。
早在1993年11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同志,风尘仆仆地来到宜春,冒雨视察了宜春市油茶林场的油茶高产示范林,给予了高度评价。时隔17年后的今天,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更是亲民爱民,在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呈递的关于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的信函上做出了重要批示,这对发展中国油茶产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拥有1870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宜春市,早在唐朝时期,茶油就被列为朝廷的贡品;到了清末,宜春每年运往湖南长沙的茶油就达100多万公斤。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春市的油茶种植面积更是跃居全国第二,而产量却居全国地级市的第一位。1958年当之无愧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油茶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而在1979年,宜春市非常重视油茶产业发展,率先成立全国唯一以油茶命名的油茶局,号称“天下第一局。”一时间,油茶局举世瞩目,全国震惊。我们不难想象,为生长在中国大地上一种单一树种设局,恐怕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同样,国家林业局党组从长远考虑,抽调精兵强将专门设立了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也是开了为单一树种单一产业设专门指导机构的先河。无论是国家林业局,还是油茶主产区的当地党委和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别的产业。而宜春市的油茶在这个时期也迈上了它鼎盛发展时期,茶油产量在当年便达到了362.75万公斤,位居全国第二;时隔一年,宜春市的茶油产量破天荒般跃居全国地级市的第一。这个时候,湖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的务林人和茶油客商们不断涌进月亮之都的宜春,他们要亲眼看一看,宜春的油茶树是不是都已经疯了,怎么会这么神奇,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地往上窜,难道这里的油茶树也吃了像人们所熟知的哪种“伟哥”药了吗?
现在我有幸来到当年总理视察过的宜春市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这个神奇的地方,如今的油茶树如一片茫茫的绿色海洋,在微风的轻轻吹拂下,像巨浪一样翻滚着;茶油的清香,芬芳扑面,让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我静静地站在宜春市高产油茶林迷人般的画卷前,驾驭起思绪飞驰的战马,去追寻那遥远的、神话般的油茶史话。
相传古时候,人们并不知道油茶树产生的原因,于是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在很久以前,宜春或江南那些丘陵和半丘陵地带,本来就没有油茶树,老百姓一年四季根本吃不上油炒的菜,有天佛法无边的如来佛驾着祥云路经宜春抑或江南丘陵一带,看见老百姓可怜的没有油炒菜吃,便取下手里的一粒念珠,丢在漫漫无边的黄土山上,转眼间,宜春以至江南那些过去寸草不生的荒丘上,顿时长出了碧绿无边的油茶树。直至现在长江和淮河流域丘陵和半丘陵地带上生活的百姓仍然在传说,那一粒粒圆圆的油茶果,就是当年如来佛手里的念珠……
传说毕竟是传说,让我们轻轻拂去神话般传说的面纱,回到现实中来,前往湖北,看看他们又是如何推动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
湖北探索油茶发展之路
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的湖北省,也在这场具有非常意义的发展中国油茶产业的新型战役中不甘示弱,奋起直追。虽然我去湖北采访时没能见到湖北省林业厅长王海涛同志,但我在他的一个讲话中,领略到湖北省近几年油茶产业发展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王海涛同志曾经在一个会议上这样讲,湖北省从2009年以来,油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贾治邦局长的关心,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成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和指标来体现。首先,湖北省油茶在全国的位置,仅从面积上看,2008年至2009年,用了1年的时间,由全国排名第7位上升到第6位,推进了一位。这一位的推进是多么不容易。再从油茶加工来看,湖北省已经发展到94家的油茶精细加工企业,这个发展很了不起了,也是对种植油茶的一个很好促进。然后再看看湖北省的油茶育种和育苗,用科学手段,采取了可降解无纺布营养钵的育苗办法,避免了二次或三次搬迁,提高了油茶苗的成活率,这办法很值得推广。
现在,湖北省的油茶产业还没有达到大产业大发展阶段。关于湖北省的油茶产业,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首先做好基础工作,要做到良种良苗良法。这是发展中国油茶产业的关键所在。要让老百姓知道油茶是好东西,到底怎么去种,要积极引导。王海涛同志说,2009年,我陪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去三峡考察的时候,在轮船上,治邦同志给我普及了油茶方面的知识。他说,油茶要异花受粉,要5个以上品种混交,不是单一品种就好,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样种植油茶才能收到很好效果,这是技术性问题。
王海涛同志说,我们好好想一想,治邦同志原来也不是学林的,在他没当国家林业局长之前,恐怕对油茶是什么树都不是很清楚,因为他是陕西人,油茶树在陕西很少,只有陕南部分地区才有少量分布,即便他知道,也知道的不是很全面,了解的不是很透彻。可你看现在的治邦同志,他已经成为不是油茶专家的油茶专家了,对油茶的精通你想都不敢想,关键是他热爱油茶这个产业。我为什么要举这样一个例子呢?道理很简单,就是要我们每个同志都能够沉得下身子,脚踏实地地搞好调查研究,如果治邦同志不深入基层,不去认真地调查了解油茶方面的事情,他一位部长级领导干部,能知道这么多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像治邦同志学习,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湖北省的油茶产业发展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其实,这几年湖北省在油茶产业发展上,步子迈得不错,措施也很得力,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这种全国通用的发展模式,创出了一条新路子。特别在油茶科研成果方面,研究培育出自己的鄂林系列油茶良种新品种,满足了湖北省种植油茶的需求。而且湖北省油茶主产区的同志们,更是激情燃烧,像阳新县把油茶产业当作全县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来打造。麻城市抓油茶出了不少有突出贡献的好干部,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31.2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油茶林基地达到10多处,百亩以上的油茶林基地有87处之多,福田河、黄土岗、三河镇、五脑山林场等地的油茶林面积最大,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9年麻城市成功引进了湖北景田山茶油有限公司和四季春茶油有限公司进驻麻城工业园,成为湖北省的龙头企业。2010年,麻城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的荣誉称号。
还有通城县,抓油茶抓出了名堂,县政府专门拿出1000万元来发展油茶产业,并且在油茶产业发展上,政府给机构、给编制、给资金、给平台。那时侯刚好在湖南省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会议一结束,县里就组织各乡镇书记乡长们到会议现场参观学习,这就叫真干。
2010年5月,湖北省在鄂州市召开了全省林业苗木花卉现场会,在这个会上,王海涛同志提出了“林业三来发展战略”。就是生态建设要从山上下来,产业发展要从林中走出来,林业的改革发展要让农民富起来。同时他还有一套很有哲理的“三子论”理论,那就是“现在的种子,就是将来的苗子,更是未来的林子”,这些都是林业的大事。那么,湖北省发展中国油茶产业,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改造那些低产油茶林,这就是过去用种子直播造林给我们造成的麻烦和后果。
现在也不能怪当时是哪个人搞的这一套,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只有那样低产的油茶品种,也只能育出那样低产的油茶苗子,最终也只能造出那样低产的油茶林子。
当然,湖北省在中国油茶产业发展上虽然起步晚一些,但起点高,亮点多,并且从源头上毫不含糊地把好油茶种苗质量关,这是湖北省发展中国油茶产业的关键所在。
……
应该看到,中国林业的发展同20年前或者是30年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条件好了,科学技术发达了,无论是湖南、江西、广西、贵州,还是湖北、四川、重庆、安徽……这些省(市)的林业科技工作者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油茶高产科技难关,不断研究和培育出许多高产油茶新品种。其中亩产茶油50公斤的高产无性系品种就有82个,而有些油茶优良品种亩产茶油可以达到70多公斤甚至更高一些……
中国油茶的高产良种问题基本上得到迎刃而解,关键是怎样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优质高产油茶的问题。我们不妨再听一听王海涛同志对湖北省发展油茶产业的权威评价。
他说,现在这么多省的林科院研究培育出这么多高产油茶新品种,那么油茶产业仍然停滞不前,可不能再说是种子有问题,而是人有问题了。因此湖北省发展油茶较湖南、江西……这些油茶大省相比,步子虽然迈的慢了一些,但不要紧,湖北省要争取赶上他们,因为有老百姓撑腰,他们有积极性,事情就好办。当然赶上赶不上是一回事,不想赶就不对了。
现在,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并且旗帜鲜明地制定了油茶产业宏伟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先用一个5年时间,打好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然后再用一个10年时间,也就是到2020年,湖北省的油茶种植面积要达到500万亩,力争从全国第6位的位置上再朝前排一位,上升到第5位的水平。
应该说,湖北省要达到这个目标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而中国的油茶产业也像湖北省一样,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坚实地向前迈进着……福建、广东、重庆、安徽、云南等省(市)区,正全力以赴,创新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模式,规模建设中国油茶产业基地,积极支持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有力延伸中国油茶产业链条,培育出极具地方特色的中国油茶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中国油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中国油茶产业像美丽而神奇的油茶树一样,放射出耀眼而夺目的光芒。然而我在这里不能一一展现他们发展油茶产业迷人的风采和动人的场面,但他们像青青的油茶树一样,在中国这块红壤土地上默默地奉献着……
更多链接: